2024-03-07 03:01:20 | 博考网
高一选科,政治,历史,地理,这是标准的传统文科组合,这种组合适合于成绩普遍比较一般的同学。
这个组合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这个组合的报考人数
1、初次实行 新课改 的地区,在最初的时候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文理科组合。也就是说理化生和政史地组合会选的比较多。
为什么放开大家的选课自由权,同学们反倒还是愿意选择传统组合呢?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组合文理科已经比较成熟,固化思维会使人宁可保留传统,也不愿意冒险去选择不太有把握的组合。
山东省2017级第一次实行选课的时候,政史地组合排在第一,理化生组合排在第二。估计其他地区第一次实行选课的时候也大概是这个样子。
2、在第一次实行选课之后,后面的同学再进行选课,就会吸取借鉴上一级或上两级同学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他们的选课会趋向于更加理性。
实际情况就是,2018及山东省考生在进行选课的时候,传统的政史地组合人数骤降,虽然理化生组合人数仍然比较多,但是其它组合人数开始上升,这说明选课越来越趋于理性化。
二、这个组合的竞争力
这个组合将来可报考专业的比例为52.9%,相对于选择物理就可以报考90%以上的专业差远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52.9%的专业也足够一个考生用的了。俗话说得好, 弱水 三千只取一瓢饮,文科当中的专业其实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也是不少的,足够学生们选的。
但是有一点选择政史地的同学不要忽视,那就是:其他组合的同学对自己构成的威胁。
传统 文理分科 的情况下,文科考生或者理科考生面对的对手就是自己人。
但是,现在选课组合数量多了,大家选的不同组合,比如物化政,政生地,物生史,物政史等等各种含有文科的组合都有可能和纯政史地考生抢专业,所以选择政史地的同学,不仅面临政史地内部同学的竞争,还面临其他组合同学的竞争。
而且能选择其他组合的同学,往往也是有着强项的,选择政史地的同学整体实力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竞争力上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这个组合的就业前景
这个组合就业的前景主要看看可选择的专业情况。
这个组合可选的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7个 学科门类 。我们挨着看:
1、哲学一般都认为是纯文科专业,但也有个别院校招收理科生。
2、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类、 财政学 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四大类,17种专业。经济类中文理兼收的专业比较多,具体如金融学、财政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等。
3、法学包括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等六大类,共32个专业。法学近年来报考比较火爆,而其中,法学、社会学、公安学类中有很多专业是文理兼收的。
4、教育学包括教育类、体育两大类共16种专业。其中也有一些文理兼收的专业。
5、文学是 文科生 招生的大户,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三大类,共76种专业。大家熟知的 汉语言文学 、小语种、新闻、广播电视、广告、传播学等专业都属于这一门类。
6、历史学包括一个大类,历史、 考古学 、文物保护技术等6个专业。
7、管理学门类下设工商管理类、 公共管理 类、旅游管理类等9个大类,46种专业。同时也是文理兼收的招生大户,院校开设管理类的专业比较多,文理兼收的专业主要有: 会计学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总体来看,政史地组合也不是大家所想象那样难找工作,再好的专业,再多的专业不认真学,不努力也一样白搭。
2024年河南高考用 全国乙卷 ,河南省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含听力),是考生必考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选考其一。
河南2024年仍是用全国乙卷河南省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含听力),是考生必考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选考其一。
河南省高考制度将迎来一场变革,计划在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高考制度。这场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增加选科数量、取消文理分科、引入弹性录取机制等。这些举措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同时减轻他们过多依赖应试教育的压力。除此之外,新的高考制度还将涉及到教师培训和评估、课程设置以及统一命题等方面的改革。整个变革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紧密协作,共同推动河南省高考制度向着更为公正客观、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方向发展。
一、新高考Ⅰ卷(全国统一命题)
考试科目(9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
二、新高考Ⅱ卷(全国统一命题)
考试科目(9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
三、全国甲卷(全国统一命题)
考试科目(4科):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注:云南省实行新教材老高考,高考时不再区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理科考生均考一套数学试卷。
四、全国乙卷( 全国统一命题)
考试科目(4科):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注: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实行新教材老高考,高考时不再区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理科考生均考一套数学试卷。
五、北京卷(自主命题)
考试科目(9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
六、上海卷(自主命题)
考试科目(9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
七、天津卷(自主命题) 博考网
考试科目(9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
以上就是博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女儿高一面临选课,历史+地理+政治组合可行吗?好就业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高考选择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组合,有影响吗 新高考选择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组合,报考医学类专业是受限制的。 一般来说,医学专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科基础,特别是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基础。而历史、地理和政治这三门学科更多地偏向于文科,与理科基础的相关性较小。 具体的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科基础,并且对医学相关的知识
我女儿高二,选科是历史生物化学,可以报考公安大学吗? 我女儿高二,选科是历史 生物化学 ,可以报考公安大学吗? 引言:因为高考的改革,所以在选课上面不再是文理科的区别,而是在语数英必选的科目上,另三科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选择。如果选科是历史生物化学,在报考公安大学上有没有限制?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报考上是不会受到限制的 如果选科是历史生物化学,那么是可以报考
山东选课组合,排行 山东选课组合,排行如下: 物理、政治、化学;物理、政治、生物;物理、政治、地理;物理、政治、历史;物理、历史、化学;物理、历史、生物;物理、地理、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历史、地理;化学、政治、地理。 化学、政治、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化学、历史、地理;化学、历史、生物;化学、地理、生物;生物、政治、地理;生物、历史、地理;生物、政治
物理地理生物组合好吗?选全理还是物生地? 众所周知,新高考中“物理”的难度相当高,但又非常重要,不仅是大量专业的“敲门砖”,而且也是大多学科的基础。目前,关于物理的选科搭配,除了传统的“物化生”以外,越来越多的新型组合正在涌现,“物地生”正是其中之一。那么,物理地理生物组合好吗?选全理还是物生地? 一、物理地理生物组合好吗? “物理地理生物”的两大优势及劣势如下,可供参考: 优势
政史地可以报什么大学选政史地有出路吗 政史地可以报什么大学,选政史地有没有出路吗,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科政史地能选什么大学 选科选择政史地,其实就和传统的文科选项是一样的,算起来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一般都是文科类的。虽然和理科相比选择没有那么多,但是还是有出路的。选择政史地,完全就可以按照传统文科大学和专业来筛选。 政史地这种纯文科的选择,肯定是有很多学
高考历生地组合好不好大学后可以选什么专业? 你好,历生地组合优劣势分析 优势:学习难度适中。这个组合只有历史一个强文科学科,地理和生物属于文理兼备的科目,记忆量不那么大同时计算难度也不高,学习难度不高,拿分还是比较容易;历史和地理学习关联度高。在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上有一定学交叉和关联,学习中可以相互促进;可选专业范围广。生物的搭配可选择生物类和部分医学类专业,再加上历史地理组合,在一定程度上
史地政治可以选什么大学和专业 史地政治可以选什么大学和专业?回答如下: 新高考政史地可以报大学专业如下: 史地政适合的专业:国际贸易,会计,法律,商务英语,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工程,日语,法语等等。 大部分文科类学校都能报。“史政地”对应的文科专业最多、最好,学科间衔接也容易;而且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那就是大多人选“地理”要比“生物”更好赋分,毕竟选考地理的学霸一定是少于
本人江苏新高考生,政治历史我必选,再选一门有什么推荐? 根据江苏高考新政策,你已经确定必须政治和历史,那剩下的一门只能从化学,生物和地理中选择一门。你对地理感觉不是很好,加之全文的政史地组合在填志愿录取时能选的专业和招生人数也是所有组合中最少的,所以首先排除。生物和化学相比,生物好学一些,选的人多,化学难学一些,选的人少,且各重点学校最好的学生大多会选化学,所以如果你化学不是特别好,建议选生物
2024-02-29 00:40:50
2024-02-07 06:53:24
2024-04-06 01:39:17
2024-05-01 14:27:58
2024-03-12 06:14:09
2024-04-12 07: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