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校排名 > 正文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

2024-06-22 13:20:35 | 博考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师范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50010635隶属于:教育部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医药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46011810隶属于:海南省教育厅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如下:

登录学校官网查询。

西南大学专业转换以各学院制定方案并执行,每个学院的转专业规则有所不同,很多学院是需要组建评审组,学生通过考核后方能转入。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博考网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

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

关于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如下:

一、以下条件者,可自愿申请转专业

1、新生入学满一个学期;

2、政治表现好,思想品德操行合格,遵纪守法,勤学敬业,富有上进心,身体健康;

3、在校期间必修课程全部合格,按申请者综合考试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4、已修课程在两个专业之间必修课程相差不到三门或主要课程相差不到两门。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本科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者;

2、应作休学、退学等学籍处理者;

3、曾转专业者;

4、有其他不适宜转专业情况者。

三、海南医学院简介

1、学校概况

海南医学院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唯一一所公办医学院,前身是创立于1947年的海强医事技术学校和创立于1948年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办学7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七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5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975人,教授211人,博士学位占比41.49%。拥有院士工作站8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9人,引进“长江学者”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16个。

3、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临床医学是海南首个ESI前1%学科,药学和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

青海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青海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如下:

第一志愿考生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复试人数按招生计划的120%确定。对上线生源不足120%的学科专业(类别领域)按实际上线考生人数名单组织复试。第一志愿考生若初试成绩相同,按照先看政治单科成绩,后看外语单科成绩,再看业务课一单科成绩,最后看业务课二单科成绩从高到低进入复试。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加分政策考生在本学科专业(类别领域)进行复试。

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对口支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14所高校之一。

青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成立了青海大学研究生院。

以上就是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博考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西南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海南医学院转专业政策”相关推荐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新生转专业政策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新生转专业政策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新生转专业政策 一、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可以转专业吗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转专业: (一)学生确有特长,转专业、转学更能发挥其特长的;这种情况一般要求你大一第一学期绩点高,成绩好。学校会有转专业机会,需要面试。 (二)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确认,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或其他高

2024-01-15 07:19:09
2023上海大学转专业政策如何?
2023上海大学转专业政策如何?

2023年上海高考安排 2023年上海高考安排如下: 2023上海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8日、9日。各科目考试时间为:语文6月7日9:00至11:30,数学6月7日15:00至17:00。上海是新高考省份,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 1、上海2023统一高考时间安排 语文6月7日9:00至11:30 数学6月7日15:00至17:00 外语笔试(含听力)6月8

2023-10-20 08:38:34
山东大学转专业政策是什么?
山东大学转专业政策是什么?

东南大学转专业政策2022 东南大学转专业政策2022如下: 1、在校在籍学生只有一次转专业机会。 2、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不能互转。 3、根据学籍管理相关政策,同一专业不同方向不能互转。 4、转入新专业的学生经学分替代后,一年级所获得的学籍审核学分小于30学分时,应按照“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转入下一年级学习。 5、请学生慎重决定转专业

2024-03-01 19:06:24
西南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西南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西南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西南大学转专业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转,但是转专业的要求比较难达到。 学生申请转专业条件: 1、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 2、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医院或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3、就读原专业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原专业学习。 4、各接收专业的其他条件。 5、在校期间未调整

2024-01-03 11:02:43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怎么转?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怎么转?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新学生,请教学校转专业的问题。 据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系)。 (一)申请转专业(系)的条件: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

2024-06-16 09:24:50
长沙理工大学转专业政策是什么?
长沙理工大学转专业政策是什么?

长沙理工大学转专业政策是什么? 长沙理工大学转专业政策2023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加强对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长沙理工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科生转专业是指由当前修读专业(新生为录取专业)转成修读另一个专业。 第三条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控制转专业的比

2024-01-30 07:11:32
如何看待中国农大转专业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农大转专业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农大转专业政策? 我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三本科生。 我在农大也待了很长时间了,对农大的各个专业也有了一些了解。农大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并不仅仅只有农学类的专业,有工学理学外语等等。当然,可能除了农学类的或是动科的,农大的其他学科没有其他学校那么强势,但也不差好吧。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几个学科吧。 1、农学类(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 来农大不

2024-06-13 01:22:12
西南交通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西南交通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西南交通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西南交通大学转专业比较容易。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2024-03-01 00:22:35